各乡镇人民政府,各街道办事处,各有关单位:
为认真贯彻落实《新时代瑞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》(瑞委发〔2020〕8号)和《中共瑞安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“云江汇才计划”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》(瑞委人〔2020〕2号)文件精神,着力培育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 匠精神,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。经研究决定,在全市开展2021年“瑞安工匠”认定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认定范围及名额
认定活动主要聚焦我市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、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及其他行业中特别优秀,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一线高技能人才。2021年度拟认定“瑞安工匠”20名(其中制造业占55%、服务业占25%、非遗类等占20%)、提名奖10名(下一届工匠时,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)。历届已被认定为瑞安市级及以上工匠人选,不再参加本届认定。
二、认定条件
“瑞安工匠”的申报对象,要遵纪守法、爱岗敬业、刻苦钻研、勇于创新,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;年龄须 60周岁(含)以下(有突出贡献并仍在一线工作的可不受年龄限制); 从事本专业技能(技术)工作不少于 10年,且在瑞安从事本专业技能(技术)工作不少于 5年;目前仍在一线岗位从事生产、技术和研发等工作。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:
(一)掌握高超技能。所具备的技能、技艺在本行业、本领域处于领先水平,对标全市乃至全省处于一流水平,同时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。
(二)体现领军作用。善于攻坚克难,运用个人技能、技艺和经验带领团队解决疑难和实际问题,或在技能岗位上创造了同行业公认的先进操作法;热心参加名师带徒活动,乐于向青年职工讲授理念、传授技艺、教授经验,影响带动身边的职工共同进步,共同成长。
(三)作出突出贡献。在所属工种或行业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,在解决关键性生产技术难题、推动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,取得重要成果,为本单位、本行业作出卓越贡献。
(四)竞赛成绩优秀。在国家、省级、温州市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和在瑞安市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一、二、三等奖者, 其技能(技术)水平得到公认。(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 前三名的,可以不受工作年限限制)。
三、认定原则
1. 坚持向制造业技能人才倾斜。优先推荐制造业中的一线技术工人,特别是长期在一线技术岗位从事传帮带等工作以及在技能(技术)岗位工作时间比较长、有深厚积淀的技能(技术) 人才。
2. 坚持向杰出技能人才倾斜。优先推荐各级技能大赛中优异成绩获得者,以及各政府部门颁发的技能奖项获得者。
3. 坚持向创新型技能人才倾斜。优先推荐创新型技能人才, 特别是在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“四新”经济领域有突出贡献、取得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创新成果的,以及在技术攻关、技能创新等方面作出贡献的温州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(劳模)创新工作室、瑞安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。
四、认定程序
(一)推荐申报。由所在单位、行业协会等推荐申报,也可由本人自荐申报。
(二)资格审查。按照认定条件对参评对象进行材料审核和资格审查。
(三)专家评审。根据推荐申报和资格审查情况,聘请专家成立专业评审小组,对参评对象进行评审,确定初步名单。
(四)组织审定。对符合条件的名单报市总工会党组审定。
(五)社会公示。“瑞安工匠”初步名单在媒体上进行公示, 接受社会监督。
(六)发文认定。“瑞安工匠”名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、市总工会发文公布。
五、材料要求
申报材料主要包括:“瑞安工匠”申报表、身份证、岗位从业年限证明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、相关技能比赛荣誉证书、主要技术成果证明、师带徒情况、免费社会技术服务等相关资料。报送申报材料时附上证件、证书、其它材料原件以及电子稿。《“瑞安工匠”申报表》可登陆瑞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自行下载,也可进入瑞安新闻 APP—瑞安号—瑞安市总工会填写报名。
申报材料务必于 2021年 4月 10日前报送至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。地址:瑞安市安阳街道时代大厦 A幢 1012室,联系人:张玉燕,联系电话65891107,电子稿发送到邮箱743107017@qq.com。申报材料务必保证其真实性,发现弄虚作假,取消申报资格。
六、享受待遇
1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市总工会颁发 2021年“瑞安工匠”认定证书、奖杯及奖金 10000元;颁发 2021年“瑞安工匠” 提名奖证书。
2、同等条件下,优先推荐参评各级劳模先进和认定省、温州 市级工匠的对象。
3、3年内免费享受一次疗休养。
4、同等条件下,优先推荐申报温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温州 市高技能人才(劳模)创新工作室。
5、优先安排参加各级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。
七、组织领导
这次认定工作政策性强,涉及面广,社会广泛关注。各乡镇(街道)、各行业要结合市人才“赶超发展”攻坚专题工作要求, 高度重视,广泛宣传,精心组织,认真部署,确定专人负责,认真做好推荐报名工作。同时,要广泛宣传认定的政策、范围、条件等,积极营造良好的认定氛围。
附件
|
姓名 |
性别 |
出生年月 |
正面免冠彩色近照 (2寸) |
||||
|
行业 |
民族 |
政治面貌 |
|||||
|
学历 |
从事本专业技能工作时间 |
||||||
|
推荐方式 |
联系手机 |
||||||
|
工作单位 |
|||||||
|
职务 |
职称 |
技术等级 |
|||||
|
身份证号码 |
|||||||
|
主要成果 |
(需提供证明材料复印件) |
||||||
|
曾获荣誉 |
(需提供证明材料复印件) |
||||||
|
简要评价和推荐理由 |
(不超过 100 字) |
||||||
|
主要事迹 |
(可另附纸) |
||
|
所在单位意见 |
年 |
公章
月 |
日 |
|
推荐单位意见 |
年 |
公章
月 |
日 |